2025-10-23 09:26
来源: 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组织机构沿革
(一)行政机构沿革
赤峰农牧学校自1958年9月建校以来,大体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1.昭乌达盟农牧专科学校时期(1958—1964)
1958年9月,学校在原昭乌达盟农业合作化干部学校的基础上,经昭乌达盟人民委员会批准,昭乌达盟农牧专科学校正式组建,开设农学、畜牧兽医、林学、水利、农机、气象等6个专业。同年招生7个班,入校学生339名。教职工75人,其中教师38人。学校初创时,条件很差,生活很苦。但凭着当时的那种“大跃进”精神,上下同心“边建校、边开学、边提高”,从筹备到开学用时两个月。
1960年,在校生发展到1110人,教职工99人(其中教师45人)。由于“三多”(招收的学生多、专业多、课程多)和“三差”(教师内部结构差、教学手段差、居住条件差)的内部原因和国家经济困难的外部原因,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因此,依据国家“调整、巩固、提高”的方针,于同年下半年,开始调整专业,精简机构,动员学生自动返乡。
到同年年底,返乡学生达800人,下放教职工30人。
1963年暑期,初中毕业、1960年入校学习的五年制农、牧、林、水等专业的大专班学生提前离校(此时的大专班学生于1960年已合并为农、牧两个专业班)。至此,昭乌达盟农牧专科学校时期告一段落。
2.昭乌达盟农牧学校时期(1964—1975)
1964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好转,学校重新招生,更校名为“昭乌达盟农牧学校”。同年冬,上级决定,学校同原昭乌达盟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合并,由一个党委统一领导,科研、教学、行政、后勤等人员调剂使用。这是学校历史上第一次“所校合并”。由于合并基础十分脆弱,1965年分家。
两年间虽有由合而分的周折,但学校还是有了较大发展。这两年共设2个专业,6个教学班(其中包括1个用蒙语授课的畜牧兽医专业班),在校生560人,教职工70人。还建起5个实验室和实习农场、兽医院、图书室等,并整修了学生宿舍、教室、办公室。这一时期,全校师生员工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从1966年5月到1969年下半年,三年多的时间里,学校的教学秩序和各项工作遭到严重破坏。
1968年8月,1964年、1965年两年入校的学生毕业离校。从1966年至1972年的七年间,停止计划招生。
1973年初冬,经上级批准,采取考试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招生办学。1973、1974两年,农、牧两个专业共招生3个班,计160人。1973年实行“社来社去”,1974年实行“社来国去”,学制2—3年不等。
3.昭乌达盟农牧学院时期(1975—1978)
1975年7月,经辽宁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昭乌达盟革命委员会开始筹办昭乌达盟农牧学院。同年9月开始招生,学制三年,一律实行“社来社去”。
这是一所规模宏大的学院。学校的农学专业同昭乌达盟农业科学研究所第二次合并,组建学院的农学系。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同昭乌达盟畜牧业研究所合并,组建学院的畜牧兽医系。昭乌达盟农业机械化学校同昭乌达盟林业学校改建为学院的林业系。学校的部分教学人员又同盟水利部门的部分科技人员组合,建立了该学院的水利系。这5个系,分别在原校址、巴林右旗大板镇东郊、翁牛特旗红山镇、赤峰市红山区南郊和西郊招生办学。院部设在昭乌达盟农业科学研究所行政办公楼。
昭乌达盟农牧学院是当时辽宁省八大农业学院之一。
1975、1976两年,农学系招生8个班,畜牧兽医系招生5个班(其中包括草原专业用蒙语授课的蒙族学生班)。昭乌达农牧学院建立时期,正是“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的高峰时期,“突出政治”是那个时期的主旋律。
1977年秋,随着“四人帮”倒台,昭乌达农牧学院解体。同年年底,水利系并入农学系校址办学,恢复中专建制,改校名为“昭乌达盟农业学校”。
1978年暑期,学校招收“文革”后第一批中专生,这也是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经统一考试入学的第一批新生。从此再次步入正规的中专学校的办学轨道。
1979年9月,昭乌达盟农牧学院时期的第二批毕业生离校。至此,1975年成立的昭乌达盟农牧学院毕业生总数为560人,毕业学历为大学学历。
4.十年探索时期(1978—1988)
1980年春,盟林业学校(原学院的林果系)、畜牧学校(原学院的畜牧系)、学院水利系陆续迁入昭乌达盟农业学校,四校合并,恢复“昭乌达盟农牧学校”校名,设农、牧、林、水4个专业和相应的教学研究机构。盟农机系仍独立办学,恢复中专建制,成立农业机械化学校,即今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原内蒙古纺织工业学校)的前身。
1983年增设采用蒙语授课的畜牧兽医专业部(简称蒙文部),增设了农业经济专业,加上基础部,此时的昭乌达盟农牧学校已有6个教学研究机构。
1984年,随着昭乌达盟“盟改市”,改校名为“赤峰农牧学校”,这时学校共有27个班,在校生1134名,有教职工249人。
1985年,为适应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增设农牧业经济管理专业,专业设置已增加到6个,进一步体现了学校的地区性、多科性和民族性特点。
1978—1988的十年是学校发展较快的十年。在基本建设上,继1979年建成教学楼之后,1980年新建实验楼,1983年建成学生宿舍楼,校内烧锅炉供暖,师生从此结束了住平房生炉取暖的历史。学校实训条件得到初步改善,相继办起了农牧实验场,大畜配种站,修复、更新了实验设备,扩建了兽医院。教师队伍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继1982年评定第一批讲师之后,1987年开始有了第一批高级讲师。学校办学方向进一步明确,多种形式办学的格局开始形成。到 1988 年,除普通班招生外,采取多种办学形式,为农村牧区生产第一线培训的技术人才已累计达到 966 人。教学管理日趋规范,第二课堂活动广泛开展,师生亲自动手,制作各种标本、挂图 7000 多件,科学实验小组纷纷成立,文体活动、书画展览、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经常开展,学生创办了多种校内刊物。1985 年创办学校校刊,为师生的学术活动开辟了阵地。
5.十年改革时期(1988—1998)
九十年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大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变革,促使教育工作者积极面对挑战。
八十年代末,学校开始实行岗位责任制,实行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在中层干部的选拔使用上,以任期聘任制代替了原来的任命制;教职工实行了全员聘任制;探索了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结构工资制。后勤服务进行了改革,伙食科引进竞争机制,对所辖的三个食堂全面实行承包经营。对学生助学金的分配办法作了重大调整,由奖助结合制改为奖学金制。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实行较高金额奖励。对家庭贫困而刻苦学习的学生,也制定了相应扶助办法。
专业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 6 个专业,拓展为 18 个专业;调整了教学计划,学制由四年制改为三年制;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授课时数进行了调整,增加专业课,特别是实用技术课的教学时数,相应缩减了部分基础课的授课时数,同时加大计算机和英语的教学课时。
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也很活跃,出现了牧医学科的“模块”教法、林学育苗课的“四阶段三循环”的方法、汉语文课的“五种能力训练”法、英语课的“听说为主,写译为辅”的方法等等。科研和学术方面,我校林学科高级讲师崔存俭老师主持的“苹果巢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课题,通过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经检索,由他发现的苹果巢蛾天敌——小唇姬峰,为中国大陆的首次发现。
1988 年—1998年,教师们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教学论文230 余篇,参编各种教材 37 种,编写各种补充教材、讲义 37 种,制作各种教具近 20000 件,参加科学咨询、科技扶贫等社会服务2500人次。
1991年8月,在农业部组织的全国农业中专办学水平评估中,赤峰农牧学校被评为“A等三级学校”。1992年10月,受国家教委委托,自治区教育厅评估结论为“达到全国甲类校水平”,1993年7月,经国家教委全国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复评后,1994年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我校为全区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1996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加挂“赤峰农牧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的牌子,形成“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办学体制。至1998年8月累计承担全市乡、镇长的技术培训班 9 期,培训人员计 700 人次。
1997年2月22日,赤峰机构编制委员会以赤机编发(1997)18号文件《关于赤峰市农业局所属事业单位“五定”方案的批复》,核定学校事业编制为270人,内设19个科级机构,其中行政科级单位10个,专业科级单位9个。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图书馆楼建成,馆藏图书大幅度增加;改建和美化了田径运动场;在八十年代绿化的基础上,校园的道路全部铺成泊油路和石板路,其余地面也全部进行了硬化和绿化;校内供水和排水系统、供电线路和通讯线路、锅炉和太阳能浴池等,都进行了全面整修;新建汽车车库3 间;自行设计施工新建了民族食堂;购进大客车 2 辆,小轿车 1 辆;学生宿舍楼、实验楼各接建 1 层,扩大建筑面积 1023m2。学校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投资 517 万元,其中用于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投资 77 万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投资440 万元,用于改善职工生活 81 万元。
进入九十年代后,学校多次受到自治区、市政府的表奖。获得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颁发的“学习实践成才杯竞赛活动先进单位”奖,赤峰市人民政府“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奖,松山区人民政府的“文明单位”、“治安保卫工作优秀单位”奖、“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奖等。
6.持续发展建设时期(1998—2020)
1998 年,根据《职业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全面实行招生并轨改革。中专招生计划形式和录取方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收费制度、毕业生就业制度和学校办学机制等诸多方面,学校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办学直接过渡到被完全推向市场。面对这一历史性、根本性变革,学校抓住机遇,主动迎接挑战。
1998 年后,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学校明确了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确定了“以发展为主题,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以规模创效益”的办学指导思想; “一切为学生服务,一切为学生就业”和“让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让每个学生都能创业”的办学理念;“坚持德育首位,注重能力本位,提高文化品位”三位一体教学指导思想。招生并轨后,学校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调整了内部机构设置,2001年成立了招生与就业指导办公室,2005 年高职招生后,将学校原有农、牧、林、水、经、蒙牧医、德育等教研室整合为生物工程系、畜牧兽医系、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和德体部,增设了电子信息工程系;行政科室更名为处室,同时增设督导室和基地管理处。
从 2009 年开始,学校提出精细化管理方案,制定全校各处室系部岗位责任制,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在学生管理方面,各专业系部设立学工办,设立各系部分管学生工作副主任,具体负责本系部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处主要负责学籍管理、奖助学金管理及严重违纪学生处分认定、上报学校会议研究决定等工作,学校正式确定 每天由学校领导带班、各系部班 主任及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组成 值班组,住校值班,负责学校安全、 学生晚自习、就寝、早操等相关 考核管理工作;
2011年学校教学综合楼落成后,学校将安保、保洁、校内小型修缮维修、校园绿化维护交由物业公司负责,总务处主要负责协调及行政监管;教学管理方面,将教学业务交由系部负责, 教务处主要负责教学行政、教师队伍建设、公用教学资源配置等工作;在学校重大事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及职工关切问题上,学校都通过职代会讨论、民主决定。先后召开职代会讨论通过了《赤峰农牧学校聘用制实施办法》、《赤峰农牧学校考勤管理办法》等内部管理实施性文件,通过职代会审议通过了《赤峰农牧学校住宅楼建设工作小组工作职责》等相关文件,民主选举产生了学校住宅楼建设工作小组。
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办学,扩大办学规模开展校企联合,进行“定单式”培养,2001年与“草原兴发”合作,招生1270人,创下当时招生数历史新高。2004 年与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联办,开展三、二联读高职教育。同年成立赤峰学院农牧职业技术学院,2005 年开始高职专业招生,当年招生296人,2005—2010赤峰学院农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总数554 人。学校与区内外 150 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人才供求关系。2013 年起,学校将招生方略逐渐调整为就业与对口升学并重,职业能力培养与升学成绩兼顾。以学校现有师资为主,以外聘优秀语、数、外教师为补充,提高对口升学教学质量,同时与区内外高职院校联办,推进中高职衔接解决我校对口升学学生单独招生录取问题, 对口升学率达到 100%,其中一名同学在2017年招生考试中取得财会专业自治区第一名。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999 年新建了教学楼,2004 年建起电教楼、学生餐厅,2006 年新建了学生公寓楼和图书馆,2007 年将原图书馆改造成为办公楼。此期间对原教学楼、宿舍、实验楼进行了维修加固,修建了篮球场、排球场、田径运动场和主席台,修建了校园围墙。2005 年以后重新规划校园,修建了校园中心路,校区全面进行绿化美化,更新取暖锅炉和水暖管道,更新了变压器进行用电增容,引入社会资金新建了浴池、改造了学生食堂。教学实训基地方面,修建猪舍5栋,奶牛饲养舍1栋,鸡舍2栋,投资引入优良畜禽品种,同时建起了饲料厂,使种猪场、奶牛场、养鸡场等牧医类专业实训基地得以完善;修建了温室大棚和食用菌栽培大棚 4 座,建设了农场节水灌溉工程,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出农业科技园区。1998 年学校新建计算机实训室、语音室、财会模拟室,2001 年建起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2002年建成胚胎移植实验室,2003年建起电子综合实验室、食用菌栽培实验室、绘图室,建成校园局域网,并实现与宽带网连接,2004年建成钳工实验室、电子实训室、电子阅览室和4个多媒体教室,2006年新建食品加工实验室、电工训室,2007年建起机电实训室。
2009年后,学校抓住国家改善学校基础办学条件的有力时机,积极争取“校安工程”项目资金,新建实训楼、教学综合楼、宿舍楼、学生食堂等基础设施 6 万平方米,拆扒危楼 4万平方米。利用争取到的基础能力建设专项资金,完成标准化塑胶体育场地及附属建筑物等建设项目。学校与松山物流园区协调,通过整合校园占地,将校区规划为占地490亩(校园占地 360 亩,校内实训基地 130 亩)的“品”字形校园功能区。通过整体规划建设,校园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校园硬化绿化达到 80%,校园树木70多种,校园花草馨香,曲径通幽,环境怡人。
2004年6月,自治区教育厅对我校进入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复评,2005年1月,我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5年学校获得了自治区“长安杯”;201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单位;2019年7月学校党委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人社厅推荐,我校被国家教育部列入首批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2015年10月通过国家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验收。
7. 已经开启的赤峰农牧学校与赤峰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并存时期
2020年4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赤峰农牧学校基础上成立,隶属赤峰市人民政府,业务上接受自治区教育厅指导。赤峰市人民政府投入资金9.2亿元,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分三期建设完成。2020年5月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自治区教育厅备案,2020年7月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招生,2020年度完成高职招生799人。2021年、2022年招生数均为1000人,2023年单招报名人数为1069人,2023年学院将输送出首届毕业生。
2023年度中共赤峰市委机构编制批复保留赤峰农牧学校编制,委员会发文进一步确立了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与赤峰农牧学校管理体制以及机构编制,两校以“一套班子、一套内设机构,两支教师队伍”方式运行,对两校事业编制数进行了核增、调减,调整后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事业编制300名,赤峰农牧学校事业编制70名。
赤峰农牧学校依托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使中高职衔接更加顺畅,对于稳定生源、择优择时就业均有益处。赤峰农牧学校风鹏正举,未来可期。
赤峰农牧学校校名更迭及隶属关系
年代 校名 上级主管部门
1958.9—1964.6 昭乌达盟农牧专科学校 盟公署农业处
1964.5—1975.6 昭乌达盟农牧学校 盟公署农业处
1975.7—1977.7 昭乌达盟农牧学院 辽宁省教育厅
1977.8—1979.12 昭乌达盟农业学校 盟公署农牧办
1980—1884 昭乌达盟农牧学校 盟公署农业局
1984—2003 赤峰农牧学校 赤峰市农业局
2003—2023 赤峰农牧学校 赤峰市教育局
(二)历年领导班子成员任、离职情况
1958年11月17日,根据盟委和盟直属机关党委关于设立中共昭乌达盟农牧专科学校委员会的决定,组成以额尔敦特古苏为书记的中共昭乌达盟农牧专科学校委员会,其分工如下:
书 记: 额尔敦特古苏
副书记: 李树林
组织委员:李树林(兼)
宣传委员:阿荣
统战委员:李振华
青年委员:张俊达
保卫委员:陈祥
生活福利委员:孙永
监察委员:额尔敦特古苏(兼)
1963年1月10日,盟公署决定免去阿拉坦格日勒昭乌达盟农牧专科学校办公室主任职务。1965年4月20日,盟公署任命阿拉坦格日勒为昭乌达盟农牧学校副校长。
1965年11月,盟公署任命王琪为昭乌达盟农牧学校校长。
1966年5月中下旬,“文革”运动全面展开。同年6月以后,校领导班子成员全部“靠边站”,由盟委派驻的工作组主持工作。同年下半年,工作组陆续撤出,学校处于无政府状态。1968年上半年,由大联合委员会主持“文革”工作。同年6月1日,昭乌达盟农牧学校革命委员会成立,军宣队、工宣队、贫宣队陆续进校。
三结合的革委会成员如下:
主任委员:韩亚儒
副主任委员:董毅、朱永雨
常务委员:韩亚儒、董毅、朱永雨、程亚德、张连亭、李均祥
委 员:韩亚儒、董毅、朱永雨、程亚德、张连亭、李均祥、傅淑兰、段玉臣
1971年5月6日,盟革委会政工组任命马金先为昭盟农牧学校革委会副主任,李春敏、胡盛志为委员。
1972年3月29日,中共盟直系统整建党领导小组决定,由韩亚儒、马金先、李春敏、王琪、何汉三等五同志组成中共昭盟农牧学校党支部,韩亚儒为书记,马金先为副书记,其余3名同志为支委。
1972年6月23日,盟革委会任命王琪同志为农牧学校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73年3月27日,中共昭盟革委会核心小组决定,王琪同志为农牧学校党支部书记,李云才同志为副书记。
1973年6月22日,盟革委会任命李云才、何汉三同志为农牧学校革委会副主任。
1975年3月30日,盟委任命巴塔尔为昭乌达盟农牧学校革委会主任。
1976年2月26日,昭乌达盟农牧学院筹备小组决定,尹凤廷同志任学校党总支副书记。
1978年3月31日,盟革委会农牧办公室党组任命王琪同志为农牧学校校长,赵彦贵、李云才、何汉三为副校长。
1983年1月24日,盟公署决定,任命王立宗、班布拉为农牧学校副校长。
1984年8月28日,中共赤峰市委组织部任命黄安蓟为中共赤峰农牧学校委员会书记,王立宗、张洪廷为副书记。
同年12月20日,赤峰市人民政府决定,任命海德龙为农牧学校副校长。
1987年6月18日,市政府决定免去张吉平同志农牧学校副校长职务。
同年9月12日,市委决定高昙同志为中共赤峰农牧学校委员会书记,同时免去黄安蓟书记职务。
同年5月4日,赤峰市人民政府决定,孔繁景为赤峰农牧学校副校长。
同年8月7日,中共赤峰市农业局党组决定,海德龙同志为中共赤峰农牧学校委员会副书记,同时免去其副校长职务;任命张洪廷同志为农牧学校副校长,同时免去其副书记职务。
1992年6月18日,中共赤峰市委组织部任命海德龙同志为中共赤峰农牧学校委员会书记,同时免去其副书记职务;任命孔繁景同志为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
1996年3月6日,市委组织部决定:张洪廷任中共赤峰农牧学校委员会副书记,免去王立宗的副书记职务。
1997年5月12日,赤峰市人民政府任命王素珍为农牧学校副校长。
1998年3月23日,中共赤峰市委组织部决定,任王素珍为中共赤峰农牧学校委员会副书记。
1998年3月31日,赤峰市人民政府决定,任赵全富为赤峰农牧学校校长助理,免去王素珍赤峰农牧学校副校长职务。
2005年6月30日,中共赤峰市委员会决定,任王素珍为中共赤峰农牧学校委员会书记,任张果为中共赤峰农牧学校委员会副书记。
2005年6月30日,中共赤峰市委员会决定,聘任张果为赤峰农牧学校校长。
2005年11月8日,中共赤峰市委组织部决定,聘任王宏为赤峰农牧学校副校长。
2005年11月8日,中共赤峰市委组织部决定,解长庚任中共赤峰农牧学校委员会副书记。
2009年1月6日,中共赤峰市委组织部决定,王宏任中共赤峰农牧学校委员会副书记,同时免去张果中共赤峰农牧学校委员会副书记职务。
2009年1月6日,中共赤峰市委员会决定,聘任高德昌为赤峰农牧学校副校长。
2009年1月21日,赤峰市人民政府决定,聘任王宏为赤峰农牧学校校长,同时免去张果赤峰农牧学校校长职务。
2013年4月22日,中共赤峰市委员会决定,陈国峰任中共赤峰农牧学校委员会书记,同时免去王素珍中共赤峰农牧学校委员会书记职务。
2013年7月17日,中共赤峰市委组织部决定,聘任达来、潘振军为赤峰农牧学校副校长,同时免去解长庚中共赤峰农牧学校委员会副书记、赵全富赤峰农牧学校副校长职务。
2018年12月5日,赤峰市人民政府决定,聘任陈国峰为赤峰农牧学校校长。
2020年6月19日,中共赤峰市委员会决定,刘志宏任中共赤峰农牧学校委员会书记,同时免去陈国峰中共赤峰农牧学校委员会书记职务。
2020年7月28日,赤峰市人民政府决定,聘任刘志宏为赤峰农牧学校校长、聘任崔永波为赤峰农牧学校副校长,同时免去陈国峰赤峰农牧学校校长职务。
2022年9月21日,中共赤峰市委员会决定,张勇任中共赤峰农牧学校委员会委员、副书记。
2022年12月30日,赤峰市人民政府决定,聘任李阁君为赤峰农牧学校校长,同时免去刘志宏赤峰农牧学校校长职务。
赤峰农牧学校历任领导
赤峰农牧学校历任领导 | ||||
校长 | 副校长 | 任职时间 | 党委书记 | 党委副书记 |
李振华 | 孙永 | 1958.11.17 | 额尔敦特古苏 | 李树林 |
阿拉坦格日勒 | ||||
王琪 | ||||
韩亚儒 | 董毅 朱永雨 | |||
马金先 | ||||
李云才 何汉三 | 1972.3.29 | 韩亚儒 | 马金先 | |
王琪 | 何汉三 | 1973.3.27 | 王琪 | 李云才 |
赵彦贵 李云才 何汉三 | 1975 | 史希贤 | 青格勒巴图 张思隆 | |
1977.8 | 张思隆 | 王琪 | ||
赵彦贵 | 何汉三 罗凤祥 | 1979.10.11 | 彭明亮 | 赵彦贵 李云才 |
何汉三 罗凤祥 班布拉 王立宗 | ||||
班布拉 | 张吉平 王立宗 | 1984.8.28 | 黄安蓟 | 班布拉 张洪廷 |
王立宗 孔繁景 | 1987.9.12 | 高昙 | 海德龙 张洪廷 | |
王立宗 | 张果 敖力布 | 1992.6.28 | 海德龙 | 王立宗 孔繁景 |
张洪廷 | 王素珍 | 1996.3.6 | 张洪廷 孔繁景 | |
赵全富 | 1998.3 | 张洪廷 王素珍 | ||
张果 | 2005.6 | 王素珍 | 张果 | |
王宏 赵全富 | 2005.11.8 | 张果 解长庚 | ||
王宏 | 赵全富 高德昌 | 2009.1.6 | 王宏 解长庚 | |
赵全富 高德昌 | 2013.4.22 | 陈国峰 | 王宏 解长庚 | |
高德昌 达来 潘振军 | 2013.7 | 王宏 | ||
高德昌 达来 潘振军 | 2017.9 | 陈国峰(主持学校工作) | ||
陈国峰 | 高德昌 达来 潘振军 | 2018.12 | 陈国峰 | |
刘志宏 | 高德昌 达来 潘振军 崔永波 | 2020.6.19 | 刘志宏 | |
李阁君 | 高德昌 达来 潘振军 崔永波 | 2022.9.21 | 张勇 | |
李阁君 | 潘振军 葛学文 银山 周广浩 | |||
(三)赤峰农牧学校内设机构演变情况
年代 内部机构设置
1958—1959 办公室、教务科、总务科、团委
1960—1964 办公室、教务科、总务科、团委
1965—1968 办公室、教务科、总务科
1968—1973 政工组、办事组、教革组、团委
1974—1975 办公室、教务科、总务科、团委
1976—1978 办公室、教务科、总务科、团委
1979— 办公室、总务科、团委、教务科(下设农学科、水利学科、基础部)
1980—1982 办公室、总务科、生产科、团委、教务科(下设农学科、牧医学科、林学科、水利学科、基础部)
1983 办公室、总务科、生产科、伙食科、团委、教务科(下设农学科、牧医学科、林学科、水利学科、蒙文部、基础部)
1984 办公室、总务科、学生科、生产科、伙食科、团委、教务科(下设农学科、牧医学科、林学科、水利学科、蒙文部、基础部文科、基础部理科、马列主义理论部)
1985 办公室、总务科、学生科、生产科、伙食科、计财科、团委、教务科(下设农学科、牧医学科、林学科、水利学科、蒙文部、基础部文科、理科、马列主义理论部)
1986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团委、工会、总务科、学生科、生产科、伙食科、计财科、教务科(下设农学科、牧医学科、林学科、水利学科、农经学科、蒙文部、基础部、专业基础部)
1987—1992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因委、工会、总务科、学生科、伙食科、计财科、教务科(下设农学科、牧医学科、林学科、水利学科、农经学科、蒙文部、基础部、专业基础部、马列主义理论部)
1992—1994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团委、工会、总务科、学生科、伙食科、计财科、保卫科、培训科、教务科(下设农学科、牧医学科、林学科、水利学科、农经学科、蒙文部、基础部、专业基础部、马列主义理论部)
1995—1996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工会、团委、总务科、学生科、伙食科、计财科、校产科、人保科、培训科、教务科(下设农学科、牧医学科、林学科、水利学科、农经学科、蒙文部、专业基础部、基础部、马列主义理论部)
1997—1998 党群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工会、学生科(包括团委)、总务科、伙食科、计财科、职工中专办公室、保卫科、校产科、教务科、林学科教研室、农学科教硏室、水利学科教研室、牧医学科、教研室、农经学科教研室、蒙医学科教研室、公共课教研室、政治理论教研室、图书馆
1999—2005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工会、团委、教务处、学生处、计划财务处、总务处、成人教育处、安全监理管理处、实验中心、图书馆、农学科、林学科、畜牧兽医系、经济管理系、电子信息系、德育部、基础教育系。
2001年12月,设立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2005年改称招生就业处。
2005年设立基地管理处,并成立建筑工程系、电子信息系。
2005年12月,蒙牧医并回畜牧兽医系。
2006年3月,设考核办。同年,原农学科、林学科合并,成立生物工程系。
2009年,成立培训部、体育部、公寓管理处。
2010年3月,成立信息中心。
2012年4月,成立机电工程系。
2013年7月,成立基建处。
2017年4月,党办、校办合并为党政办公室。
2019年12月,成立教学科研中心,考核办更名为监察室,基地管理处更名为基地管理中心。
2020年12月,成立护理系。
2021年3月,监察室更名为纪检监察室;信息中心、基地管理中心、实验中心撤销,业务划归教务处;成教处、培训部撤销合并成立继续教育学院;教科研中心更名为科研处;经济管理系更名为现代服务管理系;护理系更名为健康管理系;建筑工程系更名为乡村建设与水利工程系;生物工程系更名为农林系;德育部更名为思想政治理论部。
(四)学校内设机构(科室)负责人更迭情况
1.党政办公室
党政办公室于2017年4月由党委办公室与校长办公室合并而成,历任负责人:2017.4—2020.8 主任: 胡颖敏 副主任:郭颖妍(正科级) 郑淑华
2020.8—2021.3 主任: 王凯旋
2021.3— 主任: 王凯旋 副主任:马兴家
党委办公室历任负责人:
1979.9—1984.10 副主任: 张洪廷
1984.10—1985.11 副主任: 赵全富 王彦和
1985.11—1996.7 主任: 王素珍
1996.7—2012.5 主任: 达来
2012.5—2013.7 主任: 达来 副主任: 史凤娟(兼)
2013.7— 2017.4 主任: 胡颖敏 副主任:史凤娟(兼)
校长办公室历任负责人:
1984.10—1986.10 副主任:陈 旭
1986.10—1988.1 副主任:张 锐
1988.1—1992.11 主任:王彦和
1992.11—1995.12 主任:张 锐
1995.12—1996.9 主任:陈伯明
1996.9—1997.7 主任:陈伯明 副主任:阎晓波
1997.7—1999.5 主任:何洪江 副主任:阎晓波
1999.5—2002.10 主任:何洪江 副主任:高德昌
2002.10—2006.3 主任:何洪江 副主任:吕东辉
2006.3—2012.5 主任:何洪江 副主任:吕东辉、郑淑华
2012.5—2016.8 主任:何洪江 副主任:郑淑华、郭颖妍、战华
2016.8—2017.4 主任:郭颖妍 副主任:郑淑华
1958年至1979年学校办公室历任负责人情况:
1958.9—1963.1
主任:阿拉坦格日勒1959年5月15日,盟公署任命阿拉坦格日勒为昭乌达盟农牧专科学校办公室主任,1963年1月免此职,另任,之后的负责人有常波峰,朱向明等。
2.纪检监察室
纪检监察室的前身是考核办,考核办设立于2006年3月。2019年12月考核办改称监察室,2021年3月更名为纪检监察室。
纪检监察室历任负责人:
2006.3—2009.3 主任:吕东辉 副主任:高凤英
2009.3—2012.5 主任:吕东辉 副主任:魏向阳
2012.5—2017.7 主任:贾振红
2017.7— 2021.3 主任:魏向阳
2021.3— 2022.6 主任:魏向阳 副主任:王强
2022.3— 主任:高文泉 副主任:王强
3.工会
工会委员会组织沿革:
1986—1997.6 主席:王殿国 副主席:王素珍、敖力布、阎儒 委员:李志宏、达来、何洪江、张锐
1997.7—1998.1 主席:孔繁景 副主席:辛桂霞 委员:达来、王广志、李志宏、何洪江、贾振红
1998.1—2009 主席:王素珍 副主席:辛桂霞 委员:达来、何洪江、李志宏、贾振红、王广志
2009—2012 主席:解长庚 副主席:贾振红 委员:达来、何洪江、李志宏、王广志、格日勒
2012—2018.7 主席:刘向东 委员:达来、何洪江、李志宏、王广志、张鸿、田志敏
2018.7—2020.8 主席:刘向东 委员:李志宏、王振兴、田志敏、张鸿
2020.8—2021 3 主席:刘向东 副主席:胡颖敏 委员:王振兴、田志敏、张鸿
2021.3— 主席:胡颖敏 委员:王振兴、田志敏
4.团委
共青团赤峰农牧学校委员会沿革:
1979—1981 书记:张洪廷 副书记:董少华
1981—1983 书记:张洪廷 副书记:赵全富 委员:王文林 郭玉喜 杨凤山 阿拉坦 董丽娟
1984—1986 书记:王素珍 副书记:史万军
1986—1987 书记:王素珍 副书记:傅革治 委员:王秀英 邢晓则 董丽娟 韩凤和 陈晓旋
1987—1990 书记:王素珍 副书记:刘国会 委员:陈晓旋 韩凤和 葡 萄 郭玉喜
1991—1996 书记:达来 委员:张学民 何秀丽 赵凌琪 宋月奎 陈 琳 赵 赫
1996.5—1997.5 书记:达来 副书记:刘向东 委员:王玉文 王大勇 邢冬雪 伊皓 张学民 苗景文 赵慧 银彬
1997.5—1999 书记:刘向东 委员:张学民 尚文 王宏宇 赵振轶 胡延波 胡志亮 马艳华 王志东
2000—2005 书记:刘向东 副书记:胡颖敏 委员: 张京秋 王静 丛纪伟 张云峰 张磊 刘娜娜 李丽 孙立强 杨婕铭
2006—2012 书记:胡颖敏 副书记:史凤娟、高洪波 委员: 杜冬雪 王海军 宋健 刘宏寅 苏丽霞 滨滨 田丽丽 王琴
2012—2019.12 书记:史凤娟 副书记:高洪波 委员:王韦博 王立赫 白云天 刘志慧 张凯 郑晓杰 谢永富 宋萌
2019.12—2021.3 书记:高洪波 委员:王东兴 师慧萱 肖文亮 高清华 张昊栋 李雪雯 张成宇
2021.3— 副书记:张晋伟
5.教务处
历任负责人:
1958.9—1965.1 副科长:王化迪
1979.4—1980.6 科长:常波峰
1980.6—1981.3 科长:常波峰 副科长:张德和、张淑仪
1981.3—1982.9 科长:王殿国 副科长:张淑仪
1982.9—1984.3 科长:王殿国 副科长:张淑仪、班布拉、刘万春
1984.3—1985.11 科长:刘文秀 副科长:张 果
1985.11—1986.10 科长:刘文秀
1986.10—1990.10 科长:刘文秀 副科长:陈 旭
1990.10—1991.10 科长:刘文秀 副科长:张国相
1991.10—1992.7 科长:刘文秀 副科长:张国相、李志宏、修 震
1992.7—1994.3 科长:刘文秀 副科长:陈伯明、修 震
1994.3—1997.7 科长:刘文秀 副科长:修 震
1997.7—1998.11 科长:李志宏 副科长:修 震、恩 和
1998.11—2005.7 科长:李志宏 副科长:修 震、恩 和、高向东
2005.7—2017.7 科长:李志宏 副科长:修 震、徐长宇
2017.7—2019.12 副科长:徐长宇
2019.12—2020.8 科长:崔永波
2020.8—2021.3 科长:王志梅
2021.3—2022.6 科长:王志梅 副科长:刘家熠 周丽玲 吕艳冰
2022.6— 科长:魏向阳 副科长:刘家熠 周丽玲 吕艳冰
注:2005 年教务科改为教务处,2021年3月,实验中心、信息中心划归教务处。
实验中心成立于 1998 年 9 月,历任负责人:
1998.9—2006.1 主任:高向东(兼)
2006.1—2013.9 主任:特古斯;
2013.9—2021.3 主任:特古斯 副主任:吕雁冰
信息中心成立于 2010 年 3 月,2010.3—2021.3 主任:高向东。
6.学生处
学生科成立于 1984 年 3 月。1980 年至 1984 年3 月,学生管理隶属于教务科,负责人为王殿国。
学生科历任负责人:
1984.3—1985.11 科长:王殿国
1985.11—1992.11 科长:张果
1992.11—1997.7 科长:李志宏
1997.7—1998.11 科长:刘向东
1998.11—2001.4 科长:刘向东 副科长:李景斌
2001.4—2003.7 科长:刘向东
2003.7—2006.3 科长:刘向东 副科长:玉占
2006.3—2006.12 科长:刘向东 副科长:孙戎机、玉占
2007.1—2009.2 科长:孙戎机 副科长:玉占、乌学明
2009.2—2013.7 科长:孙戎机 副科长:玉占、李景斌
2013.8—2017.4 科长:玉占 副科长:李景斌
2017.4—2017.5 科长:玉占 副科长:乌学明 李景斌 赵冬梅
2017.5—2019.12 副科长:乌学明(正科级) 李景斌 赵冬梅
2019.12 —2021.3 副科长:李景斌 赵冬梅
2021.3 — 科长:周广浩 副科长: 赵冬梅 王铁斌
说明:2005 年后学生科改称学生处。2017年4月,公寓管理处并入学生处。
公寓管理处成立于 2009 年 2 月。历任负责人:
2009.2—2012.5 处长:乌学明 副处长:郭颖妍
2012.5—2014.6 处长:乌学明 副处长:张毅玲
2014.6—2017.4 处长:乌学明 副处长:赵冬梅
7.招生就业处
招生就业处前身为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成立于 2001年12月。招生就业处历任负责人:
2001.12--2005.5 主任:高德昌
2005.6--2006.12 主任:高德昌 副主任:李文奇 贾振红
2006.12--2009.3 主任:刘向东 副主任:李文奇 贾振红
2009.3--2012.5 主任:刘向东 副主任:李文奇 王成山
2012.5--2014.2 主任:吕东辉 副主任:李文奇 王成山
2014.2--2014.4 主任:李文奇 副主任:王成山 刘立功
2014.4--2016.12 主任:李文奇 副主任:李淑英 刘立功
2016.12--2021.3 副主任:王子会 李淑英 司涛旭
注:2000年学校成立招生办,主任:潘振军(兼),此前学校普通招生工作由学生科负责。
2001 年 12 月招生与就业指导办公室成立。2005 年后改称招生就业处。
8.计划财务处
计财处的前身为计财科,2005 年后改称计财处。计财科历任负责人:
1985.5—1991.9 科长:王桐
1991.9—1995.12 科长:王桐 副科长:赵全富
1996—1998.3 科长:赵全富
1998.3—2009.3 科长:吴大林
2009.3—2013.7 科长:潘振军
2013.8—2014 科长:孙戎机
2014—2021.3 科长:孙戎机 副科长:胡景丽
2021.3 — 2022.6 科长:孙戎机 副科长:于飞
9.总务处
总务处历任负责人:
1979.1-1982.2 科长:高峰 副科长:王桐
1982.2-1984.5 科长:王桐 副科长:张洪波
1984.5-1985.5 科长:王桐 副科长:李桂林
1985.5-1986.5 科长:高峰 副科长:李桂林
1986.5-1987 科长:阎儒 副科长:赵全富
1987-1997.7 科长:阎儒 副科长:何洪江
1997.7-2000.7 科长:阎儒 副科长:王海民
2000.7-2003.1 科长:门保全 副科长:王振兴
2003.1-2003.7 科长:王振兴
2003.7-2009.3 科长:王振兴 副科长:高文泉
2009.3-2014.2 科长:王振兴 副科长:郑春达 许海志
2014.2- 科长:王振兴 副科长: 许海志
注:2005 年后改称总务处.
2000年7月伙食科与总务科合并,伙食科历任负责人:
1983-1988.1 科长:王文兴
1988.1-1992.11 科长:张锐
1992.11-1995.12 科长:张国相
1995.12-1998.3 科长:吴大林
1998.3-1998.11 科长:李景斌
1998.11-2000.7 科长:丁保全
注:2005年后盖成总务处,1959年8月10日,盟公署任命李云才为昭乌达盟农牧专科学校总务科副科长,1965年2月18日校务委员会会议决定总务科李森为负责人。
10.继续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于2021年3月由成人教育处与培训部合并而成,负责人:
2021.3—— 院长:王芳
成人教育处前身为培训科,成立于 1992 年 11 月,2005 年改为成人教育处。
1992.11-1997.7 科长:刘万春
1997.7-1998.6 科长:刘万春 副科长:潘振军
1998.6-2003.1 科长:潘振军
2003.1-2005.6 科长:潘振军 副科长:阮洪孝
2005.6-2009.3 科长:潘振军 副科长:阮洪孝 王凯旋
2009.3-2011.3 科长:王凯旋 副科长:阮洪孝
2011.3-2021.3 科长:王凯旋 副科长:阮洪孝 邢洁
培训部成立于 2009 年,培训部历任负责人:
2009—2011.3 主任:邢洁 副主任:王芳、杨遴均
2011.3—2012.5 主任:王芳
2012.5—2021.3 主任:王芳 副主任:魏向阳
11.基建处
基建处成立于 2013 年 7 月,历任负责人:
2013.7—2014.2 处长:郑春达
2014.2—2021.3 处长:郑春达 副处长:王成山
12.安全监督管理处
安全监督管理处前身为保卫科,成立于 1992 年 4 月,2005 年 6 月改为保卫处,2012 年 4 月改为安全监督管理处。历任负责人:
1992.4—1995.12 科长:傅金才
1995.12—1997.7 科长:张锐
1997.7—1998.3 副科长:李景斌
1998.3—1998.6 科长:阎儒
1998.6—2000.3 科长:何洪江(兼)
2000.3—2012.4 科长(处长):王海民
2012.4—2017.9 处长:王海民 副处长:宋守臣
2017.9—2019.12 副处长:宋守臣
2019.12—— 处长:张隆隆 副处长:宋守臣
13.基地管理中心
2005 年 11 月,学校将校产科、农场合并,成立基地管理处,2019年12月基地管理处改称基地管理中心。基地管理中心历任负责人:
2005.11—2015.4 处长:恩和 副处长:隋云凌、张爱平
2015.3— 2019.12 处长:恩和 副处长:战华
2019.12—— 主任:战华
校产科历任负责人:
1995.12—1996.7 科长:李桂林 副科长:刘向东
1996.7—1997.7 科长:李桂林;
1997.7—2005.11 科长:李桂林 副科长:隋云凌
注:校产科前身为 1991 年 6 月成立的劳动服务公司,公司负责人李桂林(1991.6—1995.12)
农场历任负责人:
1995—1997.7 场长:张国相
1997.7—1998.3 场长:修震
1998.3—2005.11 场长:恩和
农场的前身为生产科,1982.2-1986.5生产科历任负责人
1982.2-1983 科长 高峰 副科长 王文兴
1983-1986.5 科长 高峰 副科长 李桂林
1986.5-1995.12生产科部分职能划归农学科,1995年12月农场单独成立。
14.图书馆
图书馆历任负责人:
1997.7—2004.11 馆长:李洁
2004.12—2007.7 馆长:修震
2007.7—2009.2 馆长:修震 副馆长:李景斌
2009.2—2017.7 馆长:修震 副馆长: 高文泉
2017.7—2019.12 副馆长:高文泉
2019.12—2021.3 馆长:高文泉
2021.3—2022.6 馆长:高文泉 副馆长:高洪波(正科级)
2022.6— 馆长:王志梅 副馆长:高洪波
15.农林系
2021年3月生物工程系更名为农林系。生物工程系成立于 2006 年,由原农学科和林学科合并而成。2009—2011更名为生物机电工程系,2012 年单独成立机电工程系后,恢复为生物工程系。
农林系负责人:
2021.3—2022. 12 副主任:秀英
2022. 12— 主任:秦立金 副主任:秀英
生物工程系历任负责人:
2006 年—2008 年 主任:刘桂芬 副主任:刘林庆 邢 洁
2009 年—2011 年 主任:刘桂芬 副主任:刘林庆 张 鸿 崔永波(改称生物机电工程系)
2012 年—2013 年 主任:刘桂芬 副主任:刘林庆
2014 年—2018 年 主任:刘林庆 副主任:邱占良
2018 年—2019.12主任:刘林庆
2019.12— 2021.3 副主任:秀英
生物机电工程系负责人:
2009 年—2011 年 主任:刘桂芬 副主任:刘林庆 张 鸿 崔永波
农学科历任负责人:
1980.3—1982.2. 主任:王玉玲 副主任:李荫善
1982.2—1983.7 主任:王玉玲 副主任: 李荫善 张果
1983.7—1984.4 主任:关敬群 副主任: 李荫善 张果
1984.4—1986.9 主任:关敬群 副主任: 李荫善
1986.9—1990.6 主任:李荫善 副主任:张国相 金镇
1990.6--1990.12 主任:李荫善 副主任:张国相 张爱平
1990.12--1992.11 主任:李荫善 副主任: 张爱平 李国信
1992.11-1993.4 主任:李荫善 副主任:张爱平 隋云凌
1993.4—1997.7 主任:李荫善 副主任:刘林庆 隋云凌
1997.7—1998.11 主任:张国相 副主任:刘林庆
1998.11—2000.7 主任:张国相 副主任:刘林庆 张爱平
2000.7—2005.8 主任:高凤英 副主任:刘林庆 张爱平
注:1958年至1979年农学专业教学单位负责人由张淑仪、孟庆新管。
林学科历任负责人:
1980.9—1982.2 主任:朱宝林 副主任:张吉平
1982.2—1984.2 主任:张吉平 副主任:王松岩
1984.3—1985.3 主任:王松岩 副主任:吴炳章
1985.3—1986.8 主任:王松岩 副主任:曹玉华
1986.8—1988.9 主任:王松岩 副主任:修震
1988.9—1989.3 主任:王松岩 副主任:崔存俭 修震
1989.3—1990.4 主任:王松岩 副主任 崔存俭 修震 王海民
1990.4—1991.10 主任: 崔存俭 副主任:修震 王海民
1991.10—1992.12 主任:崔存俭 副主任:王海民
1992.12—1997.7 主任:崔存俭 副主任:王海民 刘桂芬
1997.7—2002.7 主任 崔存俭 副主任:刘桂芬
2002.7—2003.1 主任:刘桂芬 副主任:阮洪孝
2003.1—2006.3 主任:刘桂芬 副主任:邢洁
16.畜牧兽医系
畜牧兽医系历任负责人:
1980.1—1983.3 主任:王立宗
1983.3—1984.3 主任:刘文秀 副主任:崔蓬
1984.3—1989.3 主任:李景坤 副主任:崔蓬 刘景文
1989.3—1991.7 主任:李景坤 副主任:李志宏 敖玉亮
1991.7—1998.7 主任:李景坤 副主任:敖玉亮 赵福军
1998.7—2001.4 主任:赵福军 副主任:孙 杰
2001.4—2006.3 主任:赵福军 副主任:李景斌
2006.3—2009.9 主任:赵福军 副主任:魏向阳 布仁巴雅尔
2009.9—2013.3 主任:赵福军 副主任:魏向阳 布仁巴雅尔 陈学风
2013.3—2019.12 主任:赵福军 副主任:布仁巴雅尔 陈学风 李云云
2019.12—2021.3 主任:赵福军 副主任:布仁巴雅尔 陈学风
2021.3—2022.6 主任: 陈学风 副主任:布仁巴雅尔
2022.3— 主任: 陈学风 副主任:布仁巴雅尔 李云云
1984.3—2005.12 蒙牧医分出,单独成立蒙文部。
1984.3—1992.11 主任:敖力布
1992.11—1993.9 主任:苏和 副主任:特古斯 乌力吉
1993.9—1995.9 主任:特古斯 副主任:乌力吉
1995.9—1997.7 主任:特古斯 副主任:宁淑兰
1997.7—2005.12 主任:特古斯 副主任:拉西道尔吉
注:1958年至1979年牧医专业教学单位负责人有田志新、道尔吉、郭庆范等。
17.乡村建设与水利工程系
2021年3月,乡村建设与水利工程系由建筑工程系更名成立,建筑工程系成立于 2005 年 8 月,其前身为水利学科。2005 年赤峰市建筑技工学校并入本校后,大部分教师并入建筑工程系,加强了师资力量。
建筑工程系历任负责人:
2005.8—2006.3 主任:汪俊明 副主任:刘凤萍
2006.3—2009.2 主任:汪俊明 副主任:张宝新 韩福祥
2009.2—2010.3 主任:汪俊明 副主任:张宝新 韩福祥 张学民
2010.3—2012.7 主任:高德昌(兼)副主任:张隆隆 张学民 韩福祥 李小辉
2012.7—2019.12 主任:张隆隆 副主任:张学民 李小辉 韩福祥
2019.12— 主任:史凤娟 副主任:张学民 李小辉 韩福祥
主任:韩福祥 副主任:张学民 李小辉
水利学科历任负责人:
1980.9—1983.9 主任:陈云路 副主任:刘珍富
1983.9—1984.9 主任:刘珍富 副主任:陈旭
1984.9—1990.7 主任:刘珍富 副主任:司连友
1990.7—1996.3 主任:司连友 副主任:刘艳红
1996.3—1997.7 副主任:汪俊明(主持工作)
1997.7—2005.8 主任:汪俊明 副主任:刘凤萍
18.现代服务管理系
2021年3月,现代服务管理系由经济管理系更名成立。经济管理系前身是 1985 年 2 月成立的农经学科,2005 年更名为经济管理系。
历任负责人:
1985.2—1992.2 主任:顾福缘 副主任:阎青卿 高凤英
1993.3—1996.10 主任:王晓东 副主任:高凤英
1997.11—2000.10 主任:田志敏 副主任:高风英
2000.11—2007.10 主任:田志敏 副主任:胡景丽
2007.11—2014.11 主任:田志敏 副主任:顾艳霞 杨淑君
2014.12—2019.12 主任:田志敏 副主任:顾艳霞
2019.12 —2022.6 主任:田志敏 副主任:于飞
2022.6— 主任:田志敏
19. 信息工程系
信息工程系于2021年 8月,在电子信息系、机电工程系基础上成立。机电工程系一部分人员调整至信息工程系,一部分人员调整至健康管理系。
信息工程系负责人:2021年 8月— 主任:李洁璞
电子信息系成立于 2005 年 6 月,历任负责人:
2005.6—2009.2 主任:高向东 副主任:李洁璞
2009.2—2010.3 主任:高向东 副主任:李洁璞 王君
2010.3—2012.4 主任:王君 副主任:李洁璞
2012.4—2017.5 主任:王君 副主任:李洁璞、史占峰
2017.5—2017.7 主任:李洁璞 副主任:史占峰
2017.7—2021.8 主任:李洁璞
机电工程系成立于 2012 年,
2012.4—2014.4 主任:张 鸿 副主任:崔永波
2014.4—2019.12 主任:崔永波 副主任:周广浩
2019.12-2021.3 主任:周广浩
20.健康管理系
2020年12月,成立护理系,2021年3月,护理系更名为健康管理系。
历任负责人:
2021.3—2022.12 主任:仝丽娟 副主任: 鹿春霞 张 勤 曾 璐
2022.12— 主任:杨君华 副主任: 张 勤 曾 璐
21.思想政治理论部
2021年 3 月,思想政治理论部由德育部更名成立。1987 年 1 月从基础部分离出来,成立马列主义理论部,2000 年更名为德育教研室,2006 年 3 月德育教研室和体育教研室合并成立德体部,2009 年 2 月体育部单独成立,德育部名称直到改为现名。
历任负责人:
1987.3—1997 主任:索济中
1998 年至今 主任:牛建坤
德体部负责人: 2006.3—2009.2 主任:牛建坤 副主任:杨志伟
22.体育部
体育部成立于 2009 年 2 月,历任负责人:
2009.2—2012.4 主任:杨志伟 副主任:彭海旭
2012.4— 主任:彭海旭
注:2006 年 3 月,体育教研室与德育教研室合并成立德体部,此前体育教研室隶属于教务科,体育教研室历任负责人有:刘俊生、李庆荣 、门保全、荣华、杨志伟。
23.基础教育系
基础教育系前身是 1986 年 2 月成立的基础部,历任负责人:
1986.2—1986.12 主任:索济中 副主任:靳学理 刘向东
1987.1—1988.4 主任:靳学理 副主任:刘向东
1988.4—1990.10 主任:韩 平 副主任:刘向东
1990.10—1994.12 主任:于桂云 副主任:贾振红 郝国祥
1995.1—1999.5 主任:贾振红 副主任:高德昌
1999.5—2001.12 主任:贾振红 副主任:吕东辉
2002.1—2002.12 主任:贾振红
2003.1—2005.12 主任:贾振红 副主任:王志梅
2006.1—2009.3 主任:王志梅 副主任:郝国祥 杨遴均
2009.3—2009.10 主任:王志梅 副主任:郝国祥
2009.10—2012.12 主任:王志梅 副主任:郝国祥 张 敏
2013.1—2019.12 主任:王志梅 副主任:郝国祥 刘 颖
2019.12—2020.8 主任:王志梅 副主任:赵天男
2020.8 —2021.3 副主任:赵天男
2021.3 — 副主任:赵天男 李靖雅 姜莹莹
注1:1986 年前,基础部的前身为基础课教研室。1979 年 9 月至 1982 年 2 月,主任为靳学理;1982年2月-1984年11月主任靳学理,副主任索济中;1984年11月至 1986 年 2 月,基础部划分为三个教研室:文科教研室主任靳学理,理科教研室主任牛光辉、郭养民,马列教研室主任索济中。1986年2月将三个教研室合并为基础部。
注2:1958年建校以来,基础课教学没有停止过(除学校整体停课年代外),均设立专职教师,有些教师身兼多门基础课。1979年成立基础课教研室,之前基础课教学分设过语文、政治、数学、物理、化学,数理化合并后,负责人有陈云路等。